J9九游会

 首页    >  资讯中心   >  重点报道
雪域“F4”:青春与工程的“双向奔赴”
——记水电九局藏族“后浪”们的工程进化论
来源:水电九局 作者:次旺旦增、柘隆璇、肖洪腾、王玲莉 时间:2025-07-24 字体:[ ] 分享:

夏季的雪域高原,金色洒遍山川田野,草木奋力舒展枝叶,花朵以最热烈的姿态绽放,空气中浮动着汗水与希望交织的青春芬芳。天空之下,钢筋水泥与经幡玛尼堆相映成景,一场关于成长与青春奉献的故事正在上演。J9九游会所属水电九局的藏籍“后浪”们,以“雪域F4”之名,在高原工程建设的舞台上绽放光芒,演绎着与工程的“双向奔赴”。

当藏袍换成工装,“雪域F4”带着藏家儿女特有的坚韧与执着,投身到热火朝天的工程建设中。他们以青春为笔、汗水为墨,在施工图纸上勾勒梦想;以智慧为匙、勇气为刃,在技术难题前奋勇攻坚。在“双向奔赴”之旅中,工程见证着他们的蜕变与成长,他们用自己的力量推动着工程建设前行,为雪域高原的发展奋力,让青春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的光彩。

精益求精的“数据哨兵”

从牧羊鞭到智能屏,从放牧人到数据师,他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奋进初心。

在水电九局在藏大型绿色环保型砂石及混凝土生产系统智慧数据控制中心,蓝光闪烁的屏幕上映照着索朗赤列专注的脸庞。这位身着工装的藏族汉子,指尖在触控屏上轻点,将砂石配比、水灰比等参数精准锁定。谁能想到,眼前这位掌控着智慧数据控制中心操作密码的“数据哨兵”,七年前还挥舞着牧羊鞭,在山南市曲松县的草甸上放牧。

时针拨回到2018年,水电九局的建设机械轰鸣声打破了达古村的宁静。索朗赤列攥着磨出茧子的双手,主动叩响了西藏DG水电站项目的大门。当第一台温度传感器摆在面前时,这个高原汉子的眼中满是新奇与渴望。白天,他像块海绵般跟着汉族师傅学习温控技术,在混凝土浇筑现场一待就是8小时;在夜晚的项目夜校里,昏黄的灯光下,他用藏、汉“双语”记录着全站仪操作步骤,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公式和标注,见证着他蜕变的每一步。

工地上的钢筋水泥成为他的课堂,雪域寒风化作成长的催化剂。两年时间,索朗赤列从连图纸都有诸多疑问的新人,成长为能独立分析温控曲线的技术骨干。在西藏DG水电站“五创引领 聚力提升”工程建设劳动竞赛中,他沉着应对突发的配比难题,凭借精准的操作斩获“先进个人”称号;在西藏DG水电站首台机组投产庆功会上,他作为唯一建筑工人代表登上领奖台,胸前的“杰出贡献奖”奖章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如今的索朗赤列,不仅是智能控制台上的技术尖兵,更成为带动家乡发展的“新引擎”之一。工作中,他时长带着建设队伍穿梭在工地各个角落,他为公司在藏项目培养输送了3000余名藏族务工人员,他们正沿着索朗赤列的成长轨迹不断蜕变,破茧成蝶,不断成长。

“经幡借风展姿,人借势成长”!沾满混凝土痕迹的工装袖口记录着索朗赤列的成长箴言。

崇尚环保的“测绘先锋”

从地质图纸到精密测量,从青涩学子到生态卫士,他的角色在更迭,守护高原的赤诚初心却愈发滚烫。

在雪域高原雅江岸边,藏族工程师加措罗布正举着测量仪,精准捕捉每一个地理坐标。阳光下,仪器的金属部件折射出耀眼的光,与他工装口袋里的专利证书交相辉映。谁能想到,这位手握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西藏自治区工法等近10项专利和工法证书的技术骨干,四年前还只是西藏大学资源勘查专业的应届毕业生。

2021年,加措罗布怀揣着对家乡的热爱,走进水电九局的大门。在“导师带徒”机制的培育下,他迅速将课本知识转化为实战本领。面对高海拔生态敏感区的施工难题,他化身“生态侦察兵”,白天背着仪器翻山越岭,夜晚在图纸堆里反复推演。在西藏山南玛罗乡村公路建设中,他主导的“少开挖、少扰动”方案,让原本会被破坏的1.84万平方米土地重归宁静;创新设计的生态挡墙,让陡峭的路基披上绿装,让项目养护成本得以降低;独创的被动防护网,更像一道坚固的屏障,将爆破石渣牢牢拦截,实现“零入江”的生态奇迹。

在水电九局在藏大型砂石混凝土生产系统建设中,加措罗布再次展现出惊人的智慧。他带领团队微调测量轴线,让15万立方米的土方开挖量“消失”,成功保住13株百年古核桃树。全封闭气膜仓储技术与智能化生产线的应用,让粉尘、噪声、废水不再肆虐,取而代之的是绿意盎然的生态景观区和植被缓冲带。曾经尘土飞扬的工地,如今蝶变为“西藏首座‘花园式’砂混生产系统厂区”,40%的绿化覆盖率,让机械轰鸣与鸟鸣山幽和谐共鸣。

“守护高原的一草一木,就是守护J9九游会的家园。”测量仪的刻度里,藏着加措罗布对家乡最深的热爱。

火眼金睛的“质检卫士”

从校园课堂到工程一线,从工地小白到质检卫士,他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坚守“质量重于泰山”的誓言。

2018年盛夏,从西藏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毕业的大次仁罗布进入水电九局,毅然踏入西藏DG水电站项目质量管理部。面对工地上堆积如山的原材料、错综复杂的浇筑仓号,这个藏族青年暗下决心:要让每一方混凝土都成为品质的勋章。他的身影穿梭在钢筋丛林间,白天逐一对砂石骨料进行颗粒级配检测,深夜反复核对混凝土配合比参数,数千次弯腰查验、上万次数据比对,磨破了工装袖口,却练就了一双能洞察微小误差的“鹰眼”。

在质量管理的战场上,大次仁罗布不仅是严谨的执行者,更是锐意的革新者。他创新构建13项质量管理制度,如同精密齿轮驱动着工程品质升级。样板工程引路管理制度让大坝每一面混凝土都如镜面般光洁;“红黑榜”公示制度将质量优劣置于聚光灯下;“有奖随手拍”活动进一步激发全员参与质量管控的热情;推行的质量与薪酬挂钩考核机制,更如春风化雨,让工程质量管控从“单兵作战”升级为“全员协同”……培育出一支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青年质检铁军。

2021年3月26日,当直径200毫米、长26.2米的三级配碾压混凝土芯样完整取出时,打破当时世界纪录的欢呼声响彻雪域高原。这份荣耀背后,是大次仁罗布和整个项目建设团队三年如一日的坚守,他们用脚步丈量每一寸浇筑面,用专业攻克每一道质量难关,让每一方混凝土都承载着对品质的极致追求。这位来自西藏林芝的藏族青年一直以这种方式书写着对西藏土地的深情。

匠心为笔、坚守为墨,在雪域高原上,大次仁罗布用实际行动书写着属于质检人的壮丽篇章,让质量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经幡随风舞动,质量随责坚守。”沾满检测粉末的工牌,见证着他身为质检人的初心与担当。

务实笃行的“粮草先行官”

从青葱岁月到职场中坚,从物资管理“新手”到项目保供“先锋”,变的是时光沉淀的履历,不变的是“保障一线零延误”的铿锵承诺。

2018年4月,怀揣着对建设家乡的热忱,小次仁罗布加入到水电九局西藏DG水电站项目设备物资部。面对工地上种类繁多的设备物资,他深知,每一颗螺丝钉的缺失、每一方砂石的延误,都可能成为工程推进的“绊脚石”。由此,晨光微熹时,他已在仓库核对物资清单;暮色四合后,他仍在电脑前梳理采购计划、收发台账等。橙色工装上的汗渍、记录本里密密麻麻的数据,见证着他将平凡岗位打磨成责任的丰碑。

在物资管理的战场上,小次仁罗布既是严谨的“管家”,更是敏锐的“哨兵”。他每月穿梭于材料堆场、设备停放区与物资仓库之间,日均步行超2万步,用脚步丈量责任。面对数量众多的采购计划,他像精密的仪器般高效运转,一年多时间完成上百台设备、近8000吨钢材精准调度,让工程建设的“血液”始终畅通。“他的工作节奏像转经筒,永不停歇却充满韵律。”物资部主任蔡长胜的评价,正是对他日复一日坚守的生动写照。

较真,是他刻在骨子里的工作信条。随车吊司机徐忠锋感慨:“他验收材料时比秤砣还较真!”去年,在钢筋验收中,小次仁罗布凭借丰富经验和严谨态度,发现了部分不合格钢筋,当场“铁面无私”勒令退回,为项目守住了经济防线。2022年疫情突袭,他在零下十几摄氏度的山南市昌果乡物资中转站坚守三个昼夜,协调物资转运,用单薄身躯筑起保供“防火墙”,确保工程建设不停摆。

反复摩挲的设备台账、精准无误的物资报表……都是他写给雪域高原最深情的“情书”。经幡飘扬,见证这位“粮草先行官”在建设征程中永不停歇的脚步。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在世界屋脊的高山云岭之间,这群藏族建设者以青春作桨、信念为帆,将热血浇筑进雪域高原的建设浪潮。从初出茅庐的青涩学子,到独当一面的行业骨干,他们在水电九局的培育中破茧成蝶。

以上雪域建设者只是在某一工作方面的代表,在水电九局西藏各工程项目上,还有一大群优秀的藏籍员工正像“雪域F4”一样,正在以他们的热忱和努力为建设西藏这片美丽热土奋力前行。次仁欧珠在项目生产调度工作中与时间赛跑,白玛南木加用技术匠心攻克超高海拔光伏工程建设难题,旦增朗杰在项目物资管理中守护项目命脉,格桑次仁以责任筑牢项目安全生产防线,巴罗在项目资金流转间书写专业担当,顿珠次仁用党群工作凝聚奋进力量……他们以“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言辛苦、奉献不计得失”的坚韧,让青春在世界屋脊绽放光芒,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电建建设者的使命担当,共同书写雪域高原高质量发展的壮丽诗篇。

水电九局藏族“后浪”们的工程进化论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