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9九游会

 首页    >  资讯中心   >  重点报道
昆仑山下足迹深
——水电三局参建青海格尔木南山口抽水蓄能电站纪实
来源:水电三局 作者:李国欣 陈俊 雷世甜 时间:2025-07-21 字体:[ ] 分享:

七月的昆仑山,依旧积雪覆顶。极目天涯,除了沙碛的黄色就是冈峦的黄色,不见一丝青绿,固然不见一头牛羊。“卷地风来沙似雪”“拂了一身还满”。偶遇初到工地的建设者,步履沉缓,每隔几分钟就要对着氧气筒大口吸上一阵,以减轻高原反应,这是记者深入青海格尔木南山口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现场采访时的景象。

2024年9月26日,电站主体工程正式开工建设,水电三局承建了厂房发电系统及尾水系统土建及金属结构安装工程(C4标)。水电三局一公司/中西非公司总工程师、格尔木南山口抽水蓄能项目党支部书记、经理孟健对记者说:“自进场以来,J9九游会传承发扬水电三局勤奋、勤勉、勤俭的三勤文化,针对气候恶劣、环境艰苦、洞室复杂、作业交叉等诸多难题,科学谋划,合理调配,主动出击,精准实施,安全、高效、优质完成了一系列节点目标任务,赢得了业主、监理、设计、供应商、分包商等合作方的点赞,为推动能源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持续贡献着水电三局力量。”

“既然来了,就要扎根到底”

记者了解到,青海格尔木南山口抽水蓄能电站是青海省首个核准建设的沙戈荒地区(沙漠、戈壁、荒漠)抽水蓄能项目,海拔范围3200米至3700米,是目前世界3500米以上高海拔地区(超高海拔地区)装机容量最大、调节库容最大的在建抽水蓄能项目,安装8台单机容量30万千瓦可逆式发电机组。

“来到南山口,首当其冲的关卡就是缺氧”,项目副经理史伟说。电站施工区实测含氧量不到平原的60%,初来乍到的人普遍出现头痛、呼吸困难、心跳加速等症状,严重时会出现嘴唇、指甲发紫等缺氧体征,步行百米就需要停歇休息,机械设备降效30%以上。

如果说缺氧是持久性考验,那么,风暴就是间歇性难题。史伟说:“这儿吹起风来,脸上就像在刮刀片。”由于电站深居青藏高原腹地,气压梯度力大,叠加昆仑山脉的狭管效应,年有效风速时间达3500小时至5000小时,冬春季易发7级以上大风。2024年12月11日阵风达‌10级以上,2025年5月7日遭遇‌10级狂风‌(28米/秒),形成百米沙墙,能见度骤降至50米,109国道被迫封闭。

而夏季昼夜温差有时达到30℃,中午穿短袖,早、晚裹棉袄。“有时冬季夜里能降到零下30摄氏度,呼出的热气都能让被子结冰,经常天还没亮,人就被冻醒了”。并且,电站施工区紫外线指数常年在"强"至"很强"级别(UVI 6-8),紫外线强度为低海拔地区的2至3倍,“很多小伙来南山口之前是白白净净的奶油小生,来南山口之后全被烤黑了”,史伟说。

“既然来了,就要扎根到底,坚持到底。”

“把当天的活干好,才能安心睡下。”

这些都是记者在南山口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现场听到的话,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有坚定的语气。可以说,在近似生命禁区的施工现场,建设者们以血肉之躯与自然极限较量。

进场之初,营地还没建好,他们就借民房栖身,争分夺秒筹备方方面面的工作。开工即高峰,设备、人员、材料有序进场,各项工作全面开花。2024年末,他们打破“冬歇”老规矩,硬是把“瀚海阑干百丈冰”的荒漠变成“英姿飒爽来酣战”的热土。

“再怎么缺氧,也不能缺了干劲”

“确实有困难,但J9九游会也有直面困难的勇气”,孟健对记者说:“项目党支部始终是推动工程建设的核心引擎,J9九游会始终坚持服务生产经营不偏离,将党建深度融入施工一线。”

项目党支部成立以来,牢固树立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同频共振、融合发展意识,扎实推进“党建引领岩锚梁混凝土浇筑施工”等主题实践活动,组建“党员突击队”、划分“党员责任区”,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建+”为载体,不断强化党建引领在提升项目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努力把“红色工地”建设成为党员干部和项目员工学习教育的“主阵地”、组织活动的“根据地”、能力提升的“加油站”。党组织的政治优势不断转化为项目履约动力,党旗在工地飘扬,党徽在工地闪耀。

“面对种种恶劣因素,党员们就如一颗颗螺丝钉,紧紧地拧在工程建设的关键部位;又像一面面旗帜,引领着全体建设者奋勇向前,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强国有我,使命必达”的铮铮誓言”,孟健对记者说。

当采访到水电三局一公司/中西非公司副总经济师、南山口抽水蓄能电站项目部副经理慕建刚时,他这样说:“J9九游会不仅要追求工程的高效推进,更要在细节上精益求精,确保每一项工作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据慕建刚回忆,开工初期,经营管理部联合技术质量、施工生产等部门,在会议室度过了无数纠结的时刻,图纸与数据铺满桌面,讨论声此起彼伏。灯光映照下,每一个参会人员都反复核算数据,力求万无一失。窗外星辰闪烁,室内热情不减,每个人都以极高的专注力,全面调研市场潜在施工队伍,依据抽水蓄能电站项目经验与技术实力等关键指标,遴选实力雄厚的施工单位参与投标,并严谨审核合同条款,规避了法律风险与纠纷。

项目安全总监李吉云说:“安全员是项目稳健前行的守护者,J9九游会以脚底板下出安全的信念,筑牢每一道防线。”每天,项目安全员们都徒步巡检,细致排查隐患,在主副厂房三层施工中昼夜扎根一线:白天,顶着不足平原60%的含氧量,攀爬高处检查安全带,每两小时进行地下洞室群气体检测,逐寸核验临电线路与易燃易爆品使用;夜晚,打着手电筒巡查照明系统,蹲守高边坡紧盯临边安全防线,对混凝土浇筑等作业逐人核查持证情况,用 “手电筒光束” 织密夜间安全网。团队以“科技 + 铁脚板”双轨发力,累计开展46次检查,达成524 项隐患100%整改的硬核战绩。截至目前,项目保持着安全生产“零事故”的记录。“J9九游会始终以凿山骨的韧性锚定未来,誓将这座高原工程锻造成安全精品标杆”,李吉云斩钉截铁地对记者说。

“J9九游会以技术创新驱动高效履约”

记者采访得知,孟健多次在会议上对项目广大干部职工强调,南山口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开工建设是深入贯彻青海“三个更加重要”战略地位和“使青海成为国家重要的新型能源产业基地”“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重要要求的关键举措,也是水电三局参与青海“四地”建设的新里程碑。

“在这样的使命、责任和压力下干活儿,除了要有过人的意志,还要有过硬的技术,J9九游会以技术创新驱动高效履约”,项目总工程师、工会分会负责人罗超说,“主动求变成为J9九游会破局的唯一出路。”

水电三局承建的主副厂房是三大洞室之一,尺寸为339米/312米×26米/27.8米×58.4米(长×宽×高),与主变洞、尾闸洞及其附属洞室之间施工相互制约,各洞室(井)在平面上相互贯通,在空间上纵横交错。

面对地下厂房洞室群埋深大、纵深长、断面大等特点,以及关键线路工期紧、高寒、高海拔资源降效等诸多挑战,项目团队超前谋划、倒排工期,积极探索高效施工与技术创新的完美结合,将任务精准拆解到周、细化到日,合理调配施工资源,调整工作面分布,及时优化施工工序,每道工序都在优化中焕发新生机,确保了在复杂恶劣的环境下,项目施工进度与工程质量的双向推进。

“建设中遭遇了不少挑战,但没人喊苦喊累,也没人打退堂鼓”,罗超对记者道:“搞建设就是跟时间赛跑,每一天都不敢浪费,每一分都必须争取!J9九游会靠着这股子韧劲儿,一个个攻克技术难关,确保工程质量。”

中国农历蛇年春节期间,当千门万户阖家共进团圆饭的时刻,南山口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者们正坚守岗位,以满格的战斗力向着新目标全速冲刺。“这里没有五光十色的街市,没有琳琅满目的商场,却有尽心尽力为这个‘大家庭’工作的每个成员”,言及于此,罗超动容。

项目党支部成立技术攻坚小组,利用BIM技术进行施工各阶段三维场布模型搭建,使各参建方更加清晰地了解到各阶段施工现场规划。利用三维可视化技术进行施工方案交底,使现场施工人员更加明确施工工序、施工现场重难点、质量控制要点。

2024年12月20日,电站主副厂房顶拱层开挖完成,至此,8台机组主副厂房顶拱仅用97天贯通,较常规4台机组厂房顶拱工期缩短近50%,充分展示了“水电三局速度”。

2025年5月18日,主变洞顶拱层开挖完成。6月14日,主副厂房岩锚梁开挖完成。在确保项目进度的同时,建设团队严格按照规范标准把控施工质量,岩锚梁岩台垂直孔与上挑光爆孔采用“三次校杆法”严格控制钻孔精度,成型后岩台平均超挖小于4厘米,最大超挖8.4厘米。最大不平整度及平均不平整度均小于6厘米(精品工程标准为小于等于10厘米),半孔率大于92%(精品工程标准为大于等于90%),不平整度及半孔率均达到三峡建工精品工程标准。

环顾南山口,记者脑海里不禁浮现出唐人李华的《吊古战场文》“浩浩乎平沙无垠,夐不见人……”行经进厂交通洞外,在毫不起眼的石缝里,赫然发现一团绿色傲然挺立:“那是什么?”孟健答道:“骆驼刺,被称为‘沙漠勇士’,南山口年均降水量仅40毫米左右,蒸发量却在3000毫米以上,这骆驼刺的生命力够顽强吧?”孟健笑着指向次第登车上夜班的职工们接着说到:“一如J9九游会项目的建设者”。

漫天霞光里,班车载着建设者们渐渐地远了远了,远处的雄峰,正是地下厂房的所在。印在路边沙砾上的足迹,被暖晖染成了金色,坚实而深刻。

【打印】 【关闭】